2025年6月30日下午,我校第四轮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派驻师生代表在“2025年云南省高校美育教育能力提升班”上作经验分享,生动展示支教成果与创新实践,获得参会师生高度评价。在分享中,支教师生代表详细讲述了自己在浸润工作中的收获、启发和不足,充分展现了云艺人在美育工作中的社会担当和教育情怀。


在2025年上半年,我校共选派4名教师和40名学生前往文山州富宁县和红河州红河县两地多所中小学驻点开展美育浸润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高效协同下,在全体支教师生齐心努力下,我校在第四轮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艺术活动提质升级。一方面,推动硬件保障工程,邀请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益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完成富宁县全县学校93台钢琴专业调律,向富宁、红河捐赠价值2.8万元画材;另一方面,打造示范案例。监制音乐MV《明天会更好》,获人民网专题报道,在省教育厅官微推广,成为美育浸润示范案例。
二是美育师资能力提升。遴选两地美育教师21人到我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研修,并举行结业作品展。选派专家到帮扶县开展4次讲座,当地美育教师共计500余人参与培训。相关活动获得两地美育教师高度评价。此外,我校支教团队积极参与当地美协、音协组织的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机制。
三是通过课程开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对接驻点学校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美育课程。在富宁县创立“红色基因+乡土情怀”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在红河县通过系列校本课程《巴拉咕》开发抢救哈尼族濒危童谣。并通过校本课程的师生作品,借当地民族文化旅游节举办千人观展的“美美与共”美术展,让古老的马帮文化街区焕发艺术生机。
四是高雅艺术进校园。2025年5月,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在富宁县举办2场《“耕耘”云南多民族母语合唱音乐会》,戏剧学院原创话剧《盘龙江边的我们》在红河县精彩上演,4000余名中小学生到现场观看。《人民日报》客户端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并称之为“带领观众领略民族和谐之声、民族团结之美”。
自2023年9月浸润计划启动以来,我校累计派驻了4轮共计110名师生(富宁县4轮88人,红河县1轮22人)。构建了“艺术活动+美育师培+美育教研+高雅艺术”的四位一体的浸润模式,显著提升帮扶地美育教学水平,相关成果获人民日报、人民网、云南日报、云南省教育厅官微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5次,初步形成具有云艺特色的美育浸润品牌。后续将不断推动品牌升级,讲好、传开、打响云艺浸润品牌。
一审一校:肖 李
二审二校:彭凯鹏
三审三校:温泉沁